“西煤东运”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今日将正式开建
- 编辑:相煎太急网 - 67“西煤东运”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今日将正式开建
燃煤散烧理应全面禁止,但事实上却屡禁不绝。
有人会说,政府依赖污染企业是不对的,应该严厉惩罚。可是,我们更需要找到地方财政抱着污染大树好乘凉背后的真问题。
有多严重?排污管里出来的工业废水水流湍急,就像是泥石流一般从排污管道喷涌而出,浑浊不堪的工业废水夹带着泥浆,顺着石块,肆无忌惮地流入到金沙江中,使金沙江的江水早已失去了它的本色,金沙江边已形成了一条长达几百米的色带,与青绿色的江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的,这样的说法是对的。有村民多次向当地有关部门反映过,但是每次处罚过后没多久,污水就又继续排放到金沙江里。蓝天是所有人共有的,白云也是所有人共有的,你若因为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了大家的利益,你就一定要受到应有的处罚。距离该企业最近的村庄村民爆料,来自该企业的污染令村民饱受其害,到田里干活,呼吸都难,黑色粉尘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种植。
最新的行动,在13日,环保部已向媒体通报,2016年第二批7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于11月24日至11月30日陆续对北京、上海、湖北、广东、重庆、陕西、甘肃等省(市)实施督察进驻,被处理的企业数字还在不停上升着这治理的决心能看出来很强硬。面对企业的排污现状如此猖獗,面对民众的质疑,国家环保部门会做出决绝的严打举措很难理解吗?处于化工局内的大家,特别是企业主,是时候要认清楚了,要发展的前提是一定要处理好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中国将负起责任,与各方一道携手共进、同舟共济,把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朋友圈做大做强,促成更多更广的气候伙伴关系。
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既需要南北合作,也离不开发展中国家间的南南合作。就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推动建立广泛参与、各尽所能、务实有效、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建议如下:一是巩固互信基础。通过开展全球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变挑战为机遇,促进共同的发展。国际组织为促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已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组织和动员资源,开展最佳实用的低碳技术研发和能力建设等方面也积累了很多经验。
同时,将南南合作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将一带一路绿色化、低碳化特别是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发起的联合国南南气候合作伙伴孵化器,通过紧密联系发展中国家,了解需求、增进意愿、识别障碍、提出对策,为扩大南南气候合作的影响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国际组织为促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已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组织和动员资源,开展最佳实用的低碳技术研发和能力建设等方面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巴黎协定》是全球近200个国家的共识,代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趋势。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既需要南北合作,也离不开发展中国家间的南南合作。在发达国家资金支持下开展气候变化南北合作的同时,发展中国家通过南南合作加强交流,分享彼此的最佳实践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通过开展全球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变挑战为机遇,促进共同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国情各异,发展阶段不同,但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彼此之间有很多可借鉴的经验。中国将负起责任,与各方一道携手共进、同舟共济,把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朋友圈做大做强,促成更多更广的气候伙伴关系。同时,将南南合作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将一带一路绿色化、低碳化。
去年巴黎气候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重申设立200亿元人民币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继过去几年在发展中国家中开展节能减排、能力建设合作的基础上,从今年开始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十百千合作项目--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必须提高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才有可能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11月4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希望国际组织,特别是联合国系统未来能够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继续帮助各方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架起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中国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也愿将应对气候变化实施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最佳实践同发展中国家进行交流、相互借鉴,通过南南合作为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尽一份力量。就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推动建立广泛参与、各尽所能、务实有效、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建议如下:一是巩固互信基础。《巴黎协定》的成果来之不易,需要各方共同维护和落实。同时完全兑现对绿色气候基金的捐资承诺,满足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需求。特别是在资金问题上,发达国家应明确到2020年每年1000亿美元长期资金承诺的出资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出与2020年后进一步行动相匹配的、新的、更大规模的资金支持计划,确保气候资金规模的持续扩大。根据发展中国家需要,中国未来将逐步增加南南合作项目。
马拉喀什会议应该是一次落实的会议,在发展中国家关心的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问题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通风廊道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城市密集区的风热环境,缓解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
雾霾,究竟是人为污染,还是自然灾害,有着本质的区别。接近岁末,比2017更快奔向我们的是本年度最严重的一次雾霾天气。
在治霾上,很多城市都勇于尝试,大胆创新。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条新闻都源自国外专家的研究成果。
调整产业结构是解决雾霾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雾霾妨碍着我们的生活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治理雾霾的最大难点在于煤炭。据悉,北京将打造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通风廊道,以期送风进城吹走雾霾。治理雾霾不可能一蹴而就,阵痛期在所难免,惟愿等风来的日子早点结束。
要减轻雾霾,首先要知道雾霾的构成,分析污染源,之后才能对症下药。上个月,一条中国雾霾是中性的新闻引发热议,一些网友误以为中性无毒,直到后来专家澄清,中性指的是酸碱度,并不意味着不会造成伤害。
除了燃煤,机动车尾气也是很多城市PM2.5的主要来源。中心城区通风廊道网络的形成对改善微气候有效,对促进污染物扩散有一定辅助作用。
是以,在判断污染程度上,只能回到最原始的方式。随后,北京雾霾中发现耐药菌的消息再次引发大家关注,最后以讹传讹变成人类最后的抗生素对它无效。
为重现蓝天,英国花了50多年,德国花了30多年,日本花了20多年。改变能源结构,也将触动产业结构,这并非朝夕之功。经过三审,北京仍将霾列入气象灾害,条例尚未通过,但民众已经对把霾纳入气象灾害将导致污染者依法脱责、法律适用混乱等问题表示深深的担忧。这是为什么呢?知道越多,恐惧越深。
红色预警启动后,人们应避免户外活动,去超市买菜都要三思,积攒了一周的脏衣服最好延后洗,因为专家提醒颗粒物附着在衣物上有引发皮肤问题的风险。生长在雾霾经常光顾的城市,慢慢养成每天看空气质量的习惯,可是这些监测数据准确吗?企业里的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政府所属的空气质量监测站数据造假,一些造假手段套路之深让人侧目:用棉纱堵塞采样器、监测点旁拦车洗地、用雾炮车专喷监测点。
曾经以为早已习惯了四面霾伏的生活,可以泰然处之,如今却变得紧张焦虑,听到红色预警就感到头皮发麻。提高油品质量,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改善交通运输结构也是治理雾霾必须攻克的难关
治理雾霾不可能一蹴而就,阵痛期在所难免,惟愿等风来的日子早点结束。这是为什么呢?知道越多,恐惧越深。